首页  IT互联网  百科  财经  餐饮  动漫  法治社会  房产  国际  国内  机械  家居  健康  教育 

长春网

您当前的位置 : 长春网  >  健康  >  “介入无植入”理念引领冠心病治疗技术开启新篇章

“介入无植入”理念引领冠心病治疗技术开启新篇章

2022-05-12

简要:金属裸支架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它的出现,为冠心病介入技术开启了新篇章,金属支架可以撑开狭窄段的血管,但远期再狭窄风险极高;随着医疗科技的深入发展和临床的不断探索,为防止金属支架在血管内的再狭窄,人们尝试在金属支架的表面涂上一层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药物,这种支架就是金属药物支架,它的到来为冠心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然而,金属支架植入后永久留存体内远期来看还会有相关健康风险,一些患者也对终身携带金属支架而担忧,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应运而生,为冠心病患者身心近远期双获益,交上了一份崭新的答卷。

在山东省的一家三级医院,记者了解到,该院成功使用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完成一例治疗冠心病患者手术。据了解,该患者30多岁,活动后反复出现胸痛、气短等情况,需要入院手术治疗。在详细检查后发现,该患者冠脉血管存在多处狭窄的情况,其中一段狭窄严重,需要通过介入治疗来开通狭窄的血管。在沟通过程中,患者及家属对植入金属支架的传统治疗方法有些抵触,考虑到患者比较年轻,经过充分的病情分析后,最终专业团队根据血管的实际情况,为这位冠心病患者选择了“介入无植入”理念代表性创新产品——生物可吸收支架,手术后患者胸闷等症状消失,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生物可吸收支架:“介入无植入”创新理念,让患者不再担心“金属心”

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是由我国心血管医疗器械龙头企业乐普医疗研制而成,每个创新医疗产品,都凝聚着研发人员的心血和不懈的追求探索,该款生物可吸收支架也不例外。据了解,从研发立项到最终获批,时间横跨近10年,并历经4年科学严谨的临床验证工作,攻坚克难,臻于至善,于2019年正式通过国家药监局审批,成为国内首款获批上市的生物可吸收支架,填补了国内该类产品“空白”,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的问世,为我国冠脉介入治疗技术再添 “重器”。

image.png

心脏支架,往往肩负着撑开狭窄的冠脉血管,让堵塞的血管的血流恢复正常的使命,然而,传统的的金属支架,在开通堵塞的血管后,将会永久的留存在血管里,可能会出现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炎症反应,远期来看还存在血管的再狭窄或血栓的风险。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心血管治疗的研究方向之一。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出现为以上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方案。

image.png

据了解,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这种采用高分子可降解材料制成的支架,被誉为“可以消失的支架”,当植入后完成支撑和重塑血管的任务后,3年左右将会降解被人体全部吸收,配合患者在生活习惯、运动习惯和心态等方面的调整后,血管会恢复到正常的结构和功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同时,为降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还涂覆着具有抗增殖药物雷帕霉素,当支架植入血管后,药物从支架小梁逐步缓慢释放,有效预防血管壁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生而导致的血管再狭窄的发生,为冠心病患者获得远期“心健康”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介入无植入”技术助力冠心病患者收获更多受益

作为以“科技关爱生命”为使命的心血管龙头企业乐普医疗,除了上面手术中所提到的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Vesselin药物球囊、Vesscide切割球囊也作为该公司旗下的“介入无植入”组合产品,为临床医生和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手术方案。具体来说, Vesselin药物球囊在小血管、分叉病变及开口病变的治疗中,与传统的金属支架相比更可能表现出独特的优势;而Vesscide切割球囊,不仅可以单独用于血管支架的再狭窄、粥样硬化斑块扩张切割处理、开口病变或原位小血管病变等等,它还可以与金属支架、可吸收支架及药物球囊等产品联用,达到更好的治疗目标。随着我国心血管介入治疗方法的发展创新,国产研发成果不断的涌现,相信在未来,将有更多的创新产品为患者带来更加精准、更多受益的治疗选择,为守护“心”健康、建设“健康中国”添砖加瓦!

相关阅读

脑瘤的治疗方法和脑肿瘤预防措施都有哪些    2019-03-12
消毒剂会诱发哮喘吗?居家哮喘患者如何防护?    2020-02-27
教你运用中医知识提高孩子抵抗力    2020-03-14
优衣库LifeWear服适人生焕醒健康·活力·时尚·舒适的新生活方式    2020-04-07
《约会春天要趁早,你与健康出游只有一辆摩托的距离》    2020-04-10

  Copyright© 2001-2019 本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新闻,版权归中国新闻传媒集团所有。所有来源本网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