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互联网  百科  财经  餐饮  动漫  法治社会  房产  国际  国内  机械  家居  健康  教育 

长春网

您当前的位置 : 长春网  >  国内  >  华为云GaussDB携手客户与伙伴,精彩亮相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Cloud)

华为云GaussDB携手客户与伙伴,精彩亮相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Cloud)

2023-07-13

7月7日,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Cloud)在东莞拉开了帷幕,大会邀请了众多行业专家、客户、合作伙伴和开发者,一起探讨AI、大数据、数据库、云原生、安全等技术话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交流。

在7月8日的“GaussDB数据库,打造轻量化迁移部署方案”专场会议,华为云数据库服务产品部副总经理庄乾锋分享了GaussDB的战略投入与开发者动态,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资深信息技术工程师颜辉、掌数科技解决方案总经理高星和长亮科技数金总部研发副总裁张杰分享了与华为云GaussDB合作的故事。

做强坚实数据底座,GaussDB与企业及开发者携手共进

庄乾锋表示,数据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经济运行的关键根技术,它上连应用,下接基础设施,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数据库的可用性决定了整个应用的可用性,而分布式云数据库将是数据库发展的主要趋势。华为坚持自主创新,在数据库领域战略投入20多年,围绕客户全场景诉求打造了GaussDB分布式数据库,构建起了高可用、高安全、高性能、高弹性、高智能、易部署、易迁移“五高两易”的核心技术竞争力,目标是给世界一个更优选择,如今已经完成了华为内部核心系统的全面替换。

image.png

华为的MetaERP系统,是使用传统商业数据库的典型代表。原ERP系统面临近7亿行的SQL脚本改造量、业务高峰期5-10倍的业务流量、最大160亿行大表的迁移。GaussDB通过UGO工具实现了近100的自动化结构迁移,用4个小时就完成了708亿行数据的搬迁,并且通过了业务历史最大峰值20倍流量的压测。

华为终端云是新兴的生于云、长于云的云原生企业的典型代表。在成本、大规模集群以及数据模型多样化等挑战下,华为云GaussDB原生的分布式架构使负载更加均衡,已经上线的最大单集群节点数超过了200个,支持多种生态,大大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和运营效率。

金融行业在自主创新的同时还需要完成应用和架构的创新,但大量的应用都重度依赖传统数据库的接口,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华为云GaussDB是当前国内唯一做到全栈软硬协同自主创新的数据库产品,有高度的语法兼容性和一站式的整体迁移解决方案,原生分布式架构大幅提升了系统的可用性。

“面向开发者,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让数据库更好用、更智能。”庄乾锋说, 华为云GaussDB的SQL全量全链路感知、分析及优化能力提供了易用、高效的应用开发体验,基于覆盖全流程的监控、智能化诊断能力又为客户提供了快速精准感知恢复的智能运维体验,高度的语法兼容性和一站式的迁移解决方案让迁移的过程、工作量、性能和上线过程从不确定变得确定,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快速、更稳妥地完成迁移工作。

未来,华为云GaussDB将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联合企业、高校开发者等各方力量共同研究更多数据库根技术,共攀数据库产业高峰,共赢数字化未来。

国家管网携手华为云GaussDB构筑新一代稳定数据底座

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资深信息技术工程师颜辉表示,GaussDB的稳定性与高效性足以满足国内企业核心系统建设的需求,同时,华为云GaussDB的应用实践证明了国内自主创新数据库承载企业核心数字化业务的能力。

image.png

国家管网集团一直以来坚持通过业界先进技术,使能应用创新,沉淀管网资产,希望通过数字化创新打通数据孤岛,让数据涓滴成河,以现代信息技术助力“全国一张网”运营。借助华为云GaussDB,国家管网的生产运行管理系统(PPS系统)实现了数字生产力的大幅跃升。

PPS系统是国家管网生产运行管理业务领域的核心关键信息系统,系统涵盖集团生产运行管理业务域多项主要流程,采用华为云GaussDB构建其主数据库后,不仅有效保证了系统运行稳定性,存取数据的性能也得到大幅提升,满足了全管网一千余座场站在每日早八点的数据填报处理、报表分析计算以及管输计量结算等数万个并发业务操作对数据库的高性能要求,确保了用户操作低延迟的良好体验。

针对系统年数据增长幅度较大、业务高峰时段数据库并发访问高的场景需求,通过选用华为云GaussDB分布式部署形态,实现计算与存储资源的在线扩容与弹性扩展,突破了性能和存储容量的瓶颈;通过UGO+DRS工具链以最小的影响完成了业务的平稳迁移;通过DRS的异地实时数据同步保障了生产和灾备环境两端的数据一致性,此外华为云GaussDB的全面运维手段和平台工具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很多便利。

PPS系统11个应用微服务模块以共享模式部署了一套GaussDB数据库集群,并采用GaussDB三节点三副本的典型部署架构,对业务的读写请求进行了负载均衡、多活冗余,实现整个系统无单点故障。

颜辉还表示:“对华为云GaussDB数据库的应用体验,改变了我们对国内自主创新数据库的应用感受和看法,希望在座的开发者们都有机会尝试应用华为云GaussDB数据库产品,感受华为云数据库运维团队对开发者们的支持。”

掌数科技与华为云GaussDB同心合力赋能金融行业科技创新

掌数科技解决方案总经理高星表示,“我们致力于成为GaussDB生态中最优秀的服务商之一,并协同华为云GaussDB成为数据库产业生态中领先的数据库产品。”

image.png

掌数科技是一家聚焦于证券和大资管行业,面向数据库和大数据技术、智能化场景应用以及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领域的金融科技企业。作为华为在金融证券行业数据库技术领域的全面合作伙伴,掌数科技长期与华为云GaussDB合作,提供行业客户需要的GaussDB完整配套的软件产品和服务,打造面向客户与合作伙伴的GaussDB技术支撑与服务军团,并在证券、基金、银行、保险、信托等领域都形成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双方联创打造的掌数产品体系已全面支撑金融行业科技创新,这里面涉及三个产品的联创:容灾备份一体化解决方案以保护企业业务连续性为目标,通过更低成本、更高效的方式,满足了不同行业业务场景下的数据安全性要求;华为云GaussDB增值插件包提供 DBcopy、DBlink 等工具,重在解决数据库之间互联互通的难题;数据迁移及持续复制软件满足了系统数据实时迁移、实时汇总与实时分发需求,确保企业放心迁移。

目前,该产品体系已经对某中大型证券公司法人清算系统的8000多张表进行了快速适配,通过工具自动化实现两套系统多维度的数据准确性校验,保障双轨期间的稳定运行;还支撑某超大型保险公司养老核心系统4天就完成了17TB的全量数据迁移,确保所有数据准确一致,有效兼容了各类数据异常问题;还基于同城1AZ、异地1AZ容灾建设方案、掌数容灾备份一体化解决方案为某大型基金公司带来数据容灾备份一体化管理。

“未来,掌数科技将与华为云GaussDB继续联创,建设GaussDB数据库配套的应用生态体系,打造更多易用、有价值的数据库生态软件和工具,并持续完善GaussDB技术支撑与服务体系,推进更多项目实施落地,打造国内数据库生态服务标杆。” 高星说。

长亮科技携手华为云GaussDB,助力银行分布式核心业务系统转型升级

“长亮科技非常注重与华为的合作,我们持续投入资源,坚持与华为多款产品进行对接、积极推广,并且在客户现场持续进行测试验证。”长亮科技数金总部研发副总裁张杰表示。

image.png

长亮科技是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服务商,为金融机构提供全栈、全域的金融IT解决方案,服务了银行、证券、基金、泛金融等领域800+客户。从2019年开始,长亮科技就与华为在数据库方面开始合作,不断进行产品的测试认证,致力于为银行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整体解决方案。

如今,长亮科技与华为云GaussDB已经在实验室做了深度对接认证,认证以表类型定义规范化、业务代码层优化、数据定义规范化、数据源定制化、数据拆分聚合处理、语法遵循规范为要点,选取了有关键代表意义的金融场景、亿级别的账户数和客户数,过程中重点关注读写分离、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数据迁移等关键场景来进行测试。

除了应用层面的测试,长亮科技也和华为云GaussDB进行实际金融场景功能、双活、容灾等方面整体的自主创新验证,测试聚焦现金存取、账户转账等业务量最大的典型场景,验证结果均符合预期。

“长亮科技与华为云GaussDB的联合方案具备高可靠、高兼容、灵活性、易运维、高弹性、高扩展等多重优势,通过业务龙头+技术龙头的强强联合,金融+互联网的业技融合,树立了典型案例和标杆,让金融创新再上新高。” 张杰说。

在发展的路上,华为云GaussDB一直非常重视客户真实业务场景的诉求,也十分重视和伙伴们的合作共创。未来,华为云GaussDB也将坚持初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研磨数据库根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并联手更多合作伙伴,共创欣欣向荣的数据库产业生态!

相关阅读

子弹短信团队解散;Uber 无人车撞死行人案被判不承担刑事责任|早 8 点档    2019-03-06
睦星科技Kolmostar获千万美元 A 轮融资,将推出GNSS定位解决方案    2019-03-06
苹果 CEO 库克过度干预原创节目制作;欢聚时代宣布完成对 BIGO 全资收购 | 早 8 点档    2019-03-06
适合男士的电动车风格推荐    2019-03-06
广州亚美科技 以车联网事业推动智能交通发展    2019-03-08

  Copyright© 2001-2019 本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新闻,版权归中国新闻传媒集团所有。所有来源本网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互联网举报中心